九月份气温起伏不定,昼夜温差大,此阶段水温适宜寄生虫、有害细菌等病原生物的生长繁殖,而且水质容易波动变化,对水生动物的抗病能力有较大影响,极易引起病害暴发。广大养殖户在鱼病防治上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做好水质调控工作。通过增加增氧时间和强度,提高水体溶氧,及时分解、转化过多的有机物和有害物。使用微生态制剂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,促进有机质分解。另外季节的突然转换,容易出现倒藻,可使用药物抑制藻类过度增长,同时补充碳源和微量元素,优化藻类组成。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的地方,可通过加注新水改善水质。
2、加强鱼类保健与应激管理,提高免疫力。适当控料,减轻消化系统负担;内服多维等保肝类产品,保障肝脏代谢功能正常。适当拌料投喂芽孢杆菌、乳酸菌等益生菌,促进饲料消化和营养吸收。定期投喂多糖、活性肽等免疫增强剂,提高鱼体免疫力。控制合理养殖密度,减少拥挤胁迫。经过秋季保健,对鱼类正常越冬和减少春季鱼病发生都具有重要作用。
3、勤巡塘,定期检查鱼病。每天早晚巡塘,观察水色变化、鱼类活动和摄食情况,及时发现问题。如果鱼类表现异常或者出现少量死亡等现象,则要抽样检查鱼体,根据临床症状和显微镜观察情况诊断病情。同时定期采样,检查鱼体健康状态,如生长速度、肥满度、内脏健康程度、寄生虫感染情况等。在使用杀虫药物和消毒剂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。
(市水产站 供稿)